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2-05 13:16:52 新高考网

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辽宁招生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6所。在本省,有5所高校开设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而在省外,有2所高校面向辽宁省招生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辽宁省招生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辽宁本省开设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362分)、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60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14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362
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360
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332
4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314
5辽宁职业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228

2、辽宁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辽宁招生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365分)、黑龙江职业学院(23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365
2黑龙江职业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239

二、在辽宁招生专科批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七十六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的办学模式全面契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2、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首批入驻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重点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优秀);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国家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项目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是全国轻工行业钟表与精密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国家高等职业学院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单位;是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牵头单位;是海河教育园区无人机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学院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校训,依法治校,服务天津,面向全国,荣获国家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学院是天津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理事单位,聘用了外籍专家、教师4名,兼职教授1名。先后选派教师赴德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13个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进行专业培训。2018年7月,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启动运营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其培训课程纳入当地职业教育体系。完成精密机械技术等3个专业的国际化课程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优势专业建设水平。

3、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克山农业学校和1952年成立的黑龙江机械制造学院。1993年,黑龙江省工交管理干部学院和黑龙江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立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2年,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合并组建黑龙江职业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聚焦赋能新质生产力新需求,着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坚持以“三个加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牵头成立国家示范性畜牧兽医职教集团、黑龙江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航空器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部省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与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8个,与哈飞集团、哈电集团等龙江头部企业共建逆向工程技术与增材制造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