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更新:2025-01-27 19:53:37 新高考网

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南招生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湖南省招生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大专院校排名(附分数线)

一、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南省招生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湖南本省开设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87分)、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8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批387
2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批383

2、湖南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湖南招生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401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74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6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批401
2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批374
3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批368

二、在湖南招生专科批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院校简介

1、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衡阳铁路工程学校,1951年由铁道部创办。2004年划归市委、市政府管理,2005年升格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更名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整体搬迁到酃湖高铁新城。学院是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省卓越高职院校、省文明标兵校园、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职教集团、众创空间、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创新中心、就业创业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首批数智化标杆实训基地等10多个国家级专业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办学73年来,为中国铁路培养了近10万“铁军”,被誉为中国铁路的黄埔军校、站段长的摇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千人,在职在岗近7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0人,高级职称222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80.6%。2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师”,拥有湖南“芙蓉”名师1人、全国“双师型”技术技能产业导师2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26名,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3名,全国行指委委员6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8名。学院还聘请了5名领军人才、11位产业导师、9位企业技能大师为顾问,建立了2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2、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是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入选了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和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连续两次入选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榜单。

3、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为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始建于1948年,时名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7、8大队,1952年转隶为铁道部锦州铁路职工学校,是新中国首批8所铁路运输类专业学校之一。2008年在锦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为现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73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3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0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