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3-06 13:19:29 新高考网

广东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1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央财经大学。

广东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广东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东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央财经大学(615分)、西南财经大学(605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0分)、西北工业大学(599分)、东华大学(595分)、浙江财经大学(558分)、浙江理工大学(542分)、山东财经大学(539分)、武汉科技大学(532分)、安徽财经大学(52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615
2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605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600
4西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99
5东华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95
6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58
7浙江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42
8山东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39
9武汉科技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32
10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528
1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类本科批492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历经江流潮涌的时代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栉风沐雨、奋进超越,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

2、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在鼓励专注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学问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发展机遇,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起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推进“翱翔小镇”“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瞄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战略,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北京、宁波、深圳、重庆等异地创新机构的建设。学校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成果转化,获批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依托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培育的铂力特、鑫垚股份、华秦科技、爱生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增材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

3、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学校全校教职工2225人,专任教师1451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资深院士1人,兼职院士17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其他高级职称教师近千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1人获评第五届“上海市教育功臣”,1人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全校本科生14917人,硕士研究生8165人,博士研究生1907人,学历留学生6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