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2-25 12:41:42 新高考网

安徽农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农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6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农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农业大学;而在省外,有26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农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农业大学。

安徽农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安徽农学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农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农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农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农业大学(528分)、安徽科技学院(49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528
2安徽科技学院农学本一批490

2、安徽农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农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农业大学(629分)、南京农业大学(588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88分)、华南农业大学(561分)、四川农业大学(571分)、扬州大学(570分)、海南大学(569分)、浙江农林大学(536分)、宁夏大学(523分)、西南科技大学(51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629
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588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本一批588
4华南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573
5四川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571
6扬州大学农学本一批570
7海南大学农学本一批569
8华南农业大学农学本一批561
9浙江农林大学农学本一批536
10宁夏大学农学本一批523
...
17山西农业大学农学本二批480
18云南农业大学农学本二批479
19河北农业大学农学本二批475
20广东海洋大学农学本二批473
21鲁东大学农学本二批472
2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本二批469
23宜春学院农学本二批466
2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本二批464
25西藏农牧学院农学本二批449
26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农学本二批44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农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农学专业的大学简介

1、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打造了“神农大讲堂”“农耕科创文化节”“青禾”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2、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的前身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与北京市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5年,在北京市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半农半读的北京农业劳动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9万余平方米,建有千亩农场、万亩林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笃行,博学尚农”的校训和“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都市型现代农林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北京市属高校“2011计划”,是一所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的高等农林学府。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3、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张强。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区域发展。学校(院)以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服务农业“特”“优”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抓好示范推广、校地合作、成果转化、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建设、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五件大事。近年来,学校(院)坚持项目、资金、基地、人才一体化部署,社会服务项目经费到账4.3亿元,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了300余个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284个、新技术100余项,600余名农业专家组建了90余支社会服务队伍,培训农民80万余人次。学校(院)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地方主导、学校谋划、部门组织、院所实施”四级联动的校地合作新路径,与地方政府共同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共建了大同黄花、忻州杂粮、曲沃果蔬、阳泉富硒产业等22个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临猗、太谷2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按照“对标要求、校地共建、产业引领、全面推进、久久为功”的建设思路,打造了霍州冯南垣、陵川丈河等9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学校(院)积极承担“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2484人次,为全省58个县提供科技服务。合署改革以来,转化科技成果396项,交易金额5073.6万元。学校(院)积极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神农集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四农合一”融合发展,紧扣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有机旱作农业主题,加快整合人才、学科、研究所、实验室等创新资源,争取“国字号”平台落户农高区,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组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一带一路”国际高粱产业科技创新院,开展《马达加斯加棉花创新基地》、中非减贫示范村《中非旱作技术美德啃示范村》(乍得)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相关推荐:

农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