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印地语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更新:2025-03-09 13:45:10 新高考网

广西印地语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印地语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3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云南大学。

广西印地语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一、广西印地语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印地语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印地语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印地语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云南大学(591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74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7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云南大学印地语本一批591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地语本一批574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印地语本一批571

二、在广西招生印地语专业的大学简介

1、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校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791人(截至2024年5月7日),博士、硕士研究生5907人,外国留学生576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10000多人。 历史沿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前身是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的广州外国语学院(1970年10月至1977年11月曾称“广东外国语学院”)和1980年12月成立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和广州外国语学院先后分别于1994年9月和1995年1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划转广东省管理。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1996年4月成立的广东财经职业学院(1996年4月至2001年7月曾称“广东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学校面向学术理论前沿、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加拿大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等7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和备案中心,“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实验室”“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级科研平台,“广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中心”等8个市级科研平台,合作共建国际湾区研究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领域,组建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阐释学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等多个科研大平台和高水平科研团队。 学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承接国家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获立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8项,其中文科类国家级重大项目17项,排名并列全国第17,广东省第3。获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66项,获省部级以上政府科研成果奖7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在SSCI、SCIE、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和国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文学评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学校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等学术期刊,为学校外语学科“冲一流”、实现学科高效能“双轮驱动”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国际经贸探索》《现代外语》持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分别获得“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 学校牵头组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 国(境)外合作与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交流合作PRIME”计划,推进国际化高端合作平台构建、国际化科研及社会服务提速、国际化影响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化等五大任务,促进教育国际化卓越发展。 学校加强全方位国(境)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已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2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建有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紫薇孔子课堂)。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翻译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亚洲校园”“湾区校园”“欧亚校园”建设;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着力打造国家留基委“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OECD人才培养项目”“高端传译人才培养项目”等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欧洲文化研究项目”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以及“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首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推动大湾区葡语教育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注重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已共派出8批合计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所以外语为主体、旅游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一甲子薪火传承风华正茂,新征程勇担使命再谱新篇。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建成具有鲜明“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

相关推荐:

印地语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