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07 12:00:28 新高考网

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0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而在省外,有8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邮电大学。

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东本省开设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451分)、岭南师范学院(50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31
2岭南师范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09
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451

2、广东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邮电大学(608分)、长沙理工大学(596分)、三峡大学(586分)、厦门理工学院(553分)、郑州轻工业大学(541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南京邮电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608
2长沙理工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96
3三峡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86
4厦门理工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53
5郑州轻工业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41
6东北石油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28
7长春工程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503
8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批489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服务产业,引领职教,构建“技术+师范”发展新格局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241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6147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65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565万篇;视音频资源约18.25万小时。建设有校内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73个、校外教育实践实习基地17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

2、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5个教学机构,在浦口区设有办学点,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79万余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3、三峡大学

学校简介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7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41项;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奖励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累计近15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90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95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巴楚医学》等学术期刊。

相关推荐: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