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54分)、大连理工大学(634分)、中国海洋大学(622分)、河海大学(613分)、哈尔滨工程大学(585分)、宁波大学(579分)、上海海事大学(574分)、集美大学(557分)、重庆交通大学(555分)、浙江海洋大学(53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中科技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654 |
2 | 大连理工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634 |
3 | 中国海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622 |
4 | 河海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613 |
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85 |
6 | 宁波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79 |
7 | 上海海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74 |
8 | 集美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57 |
9 | 重庆交通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55 |
10 | 浙江海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39 |
11 | 江苏海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一批 | 529 |
12 | 广东海洋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二批 | 480 |
13 | 渤海大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二批 | 469 |
14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二批 | 464 |
15 | 青岛黄海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本二批 | 43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2、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2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648人,高级职称教师约90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聘请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等获得者30余人。
3、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长江之滨、扬子江畔,坐落在美丽沙洲的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正在蓬勃发展。一所享有国内“造船工程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科技大学和一座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重视教育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携手校地联姻,共绘高等教育蓝图。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富有创新的市校合作办学机制。一个充满活力、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学府正在崛起。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视野与素养是不变的追求,特色与品牌、开拓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坚持每年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结合数学、英语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录取。“综合改革实验班”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类型。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借借鉴“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