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3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而在省外,有51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贵州本省开设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522分)、贵州师范学院(52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25 |
2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22 |
3 | 贵州师范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21 |
在贵州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大学(653分)、厦门大学(644分)、中山大学(640分)、中南大学(630分)、重庆大学(629分)、山东大学(628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620分)、电子科技大学(618分)、西南财经大学(617分)、中央民族大学(61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53 |
2 | 厦门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44 |
3 | 中山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40 |
4 | 中南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30 |
5 | 重庆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29 |
6 | 山东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28 |
7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20 |
8 | 电子科技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8 |
9 | 西南财经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7 |
10 | 中央民族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一批 | 613 | ... |
42 | 山东工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22 |
43 | 湖北科技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21 |
44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19 |
45 | 湖北理工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17 |
46 | 齐齐哈尔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15 |
47 | 天津城建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04 |
48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503 |
49 | 武昌首义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96 |
50 | 武汉文理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96 |
51 | 青岛城市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二批 | 47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一所附属中学——贵州省实验中学。学校有教职工1110人,教师中7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管专家3人,省级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入选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42人次。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项;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共1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人才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来,共获批135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12项;横向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60余项。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创青春”等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居贵州省高校前列。
2、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学科优势特色明显。首轮“双一流”成效评价,学校整体建设9项评价指标中,7项指标为第一档。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再次滚动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社会科学等6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
3、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5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9900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264人),留学生127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1万余人。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洲科学院、乌克兰、加拿大院士5人,国家级特优人才26人,省级特优人才3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人,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8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