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7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林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林业大学(602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88分)、南京林业大学(568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14分)、内蒙古农业大学(45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林业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一批 | 605 |
2 | 北京林业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一批 | 602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一批 | 588 |
4 | 南京林业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一批 | 568 |
5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一批 | 514 |
6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二批 | 455 |
7 | 西藏农牧学院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二批 | 446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4个国家(地区)104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356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2、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林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林学院)、金陵大学林学院为主体,合并成立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5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58.1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102.78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10万册。
相关推荐:
安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