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84所。在本省,有25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大学;而在省外,有267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本省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史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大学(581分)、安徽师范大学(555分)、安徽农业大学(544分)、合肥学院(532分)、淮北师范大学(522分)、合肥师范学院(521分)、阜阳师范大学(514分)、滁州学院(502分)、淮南师范学院(501分)、皖西学院(50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81 |
2 | 安徽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57 |
3 | 安徽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55 |
4 | 安徽农业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44 |
5 | 合肥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32 |
6 | 淮北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22 |
7 | 合肥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21 |
8 | 阜阳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14 |
9 | 滁州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02 |
10 | 淮南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501 | ... |
16 | 铜陵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95 |
17 | 铜陵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94 |
18 | 池州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90 |
19 | 蚌埠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87 |
20 | 亳州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81 |
21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76 |
22 |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72 |
23 | 淮北理工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66 |
24 | 安徽新华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59 |
25 | 安徽外国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54 |
在安徽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6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大学(641分)、北京师范大学(635分)、华东师范大学(626分)、中山大学(626分)、中国政法大学(618分)、吉林大学(610分)、湖南大学(607分)、中央财经大学(606分)、苏州大学(604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41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35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26 |
4 | 中山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26 |
5 | 中国政法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18 |
6 | 吉林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10 |
7 | 湖南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07 |
8 | 中央财经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06 |
9 | 苏州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05 |
10 | 苏州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本一批 | 604 | ... |
258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53 |
259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52 |
260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50 |
261 | 广东白云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9 |
262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8 |
263 | 湖南文理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8 |
264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1 |
265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1 |
266 |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0 |
267 | 辽宁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 | 44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体育学2个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优先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11个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安徽省高效智能光伏组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频软磁及陶瓷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流程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光电系统设备与驱动优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平台、“安徽文艺评论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厅级科研平台、“安徽排球学院”“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个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湖学院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等校级平台 33 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0 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 余件。
2、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生、教师基础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其他数据截至2024年1月。
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23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0余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63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4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围绕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