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商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甘肃招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08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兰州交通大学;而在省外,有105所高校面向甘肃省招生工商管理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海洋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甘肃省招生工商管理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甘肃本省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兰州交通大学(464分)、兰州理工大学(445分)、甘肃政法大学(433分)、兰州财经大学(433分)、河西学院(38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兰州交通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64 |
2 | 兰州理工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45 |
3 | 甘肃政法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33 |
4 | 兰州财经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33 |
5 | 河西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381 |
6 | 兰州工商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339 |
在甘肃招生工商管理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海洋大学(563分)、西南财经大学(562分)、暨南大学(556分)、中国传媒大学(556分)、上海大学(547分)、深圳大学(547分)、湘潭大学(544分)、南昌大学(542分)、海南大学(533分)、西南石油大学(53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63 |
2 | 西南财经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62 |
3 | 暨南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56 |
4 | 中国传媒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56 |
5 | 上海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47 |
6 | 深圳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47 |
7 | 湘潭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44 |
8 | 南昌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42 |
9 | 海南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33 |
10 | 西南石油大学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533 | ... |
96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1 |
97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1 |
98 | 南宁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99 | 宁波财经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0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1 | 三亚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2 | 上海建桥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3 | 银川科技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4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20 |
105 | 广州软件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41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甘肃省招生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美国阿克伦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等4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近年来500多名教师出国(境)访学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开展本科“2+2”国际班项目,与美国阿克伦大学开展“3+2”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获批建设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
2、广州大学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3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减振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校30位和80位左右;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48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6672项,授权专利3526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31余项。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51项。减震防灾、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和冬奥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
3、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是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迁西安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