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南京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评估结果还未正式公布,以下是教育部公示的全国南京师范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起来看看南京师范大学都有哪些优势学科,等级如何?
南京师范大学一共上榜25个学科,其中2个A级学科、4个A-级学科、5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7个B-级学科、1个C+级学科、2个C级学科。
序号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1 | 南京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2 | 南京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A |
3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4 | 南京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A-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A- |
6 | 南京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A- |
7 | 南京师范大学 | 法学 | B+ |
8 | 南京师范大学 | 心理学 | B+ |
9 | 南京师范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10 | 南京师范大学 | 数学 | B+ |
11 | 南京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B+ |
12 | 南京师范大学 | 哲学 | B |
13 | 南京师范大学 | 体育学 | B |
14 | 南京师范大学 | 化学 | B |
15 | 南京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B |
16 | 南京师范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B- |
17 | 南京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B- |
18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B- |
19 | 南京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B- |
20 | 南京师范大学 | 统计学 | B- |
21 | 南京师范大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B- |
22 | 南京师范大学 | 设计学 | B- |
23 | 南京师范大学 | 生态学 | C+ |
24 | 南京师范大学 | 社会学 | C |
25 | 南京师范大学 | 考古学 | C |
数据来源于新高考网: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为A级学科,排名该校第一。(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专业目录一览表))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类)49个,共涵盖74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获评A等级;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国家线下一流课程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项,基础教育类1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