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类大学有哪些?排名怎么样?
陕西师范类大学一共3所,其中陕西最好的师范类大学排名依次是:渭南师范学院(排名第1)、咸阳师范学院(排名第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排名第3)。
以下为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新高考网)将这些院校在本省(陕西省)的最低录取分进行排序,得出的陕西师范类大学排行榜,供2025年考生参考!
陕西师范类一本二本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理科录取分数线)
排名 | 学校名称 | 类型 | 2024最低分 | 级别 | 性质 | 办学层次 |
---|---|---|---|---|---|---|
1 | 渭南师范学院 | 师范 | 446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2 | 咸阳师范学院 | 师范 | 446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3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师范 | 444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陕西师范类大学简介:
1.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地方高校。196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渭南师范学院,1963年因经济困难建制撤销,变更为渭南地区教师培训机构。1978年,在该培训机构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渭南专修科,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以专修科为基础成立渭南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教师培训为主的渭南教育学院。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了本科层次的渭南师范学院。
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学校按照“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正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2.咸阳师范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陕西省吴宓研究会、陕西省刘古愚研究会、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咸阳发展研究院和泾阳茯茶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特色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学前师范”命名的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立身传道,自强不息,大气大度,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特色与优势,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积极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实践锻炼”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现有长安、雁塔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61万余册,电子图书146万余册。学校现有幼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和教育培训学院15个教学单位。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现有教职工近969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63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10人。现有陕西省教学名师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质量立校。现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27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1000余名。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21年入选“优师计划”地方专项
招生院校,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学前教育、体育教育2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历史学、生物科学、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9个专业入选陕西省“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部级“一流课程”(五类金课)及其他各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余门。获批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特等奖1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6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11项,1部教材入选国家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0名教师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及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重大教学赛事中获奖。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教育平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陕西省社科联科普基地“陕西学前教育书画艺术展训基地”和“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设立了陕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生物工程研究院等24个校内科研机构。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8项。先后与高陵县、咸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陕西云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路通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葛根深加工研发中心”、“杜仲深加工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开发应用技术成果66项,40余个品种。实现成果转化16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丹麦VIA大学、莫斯科国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