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综合类大学有哪些?排名怎么样?
广东综合类大学一共78所,其中广东最好的综合类大学排名依次是:中山大学(排名第1)、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2)、深圳大学(排名第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排名第4)、暨南大学(排名第5)。
以下为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新高考网)将这些院校在本省(广东省)的最低录取分进行排序,得出的广东综合类大学排行榜,供2025年考生参考!
1、广东综合类一本二本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 | 学校名称 | 类型 | 2024最低分 | 级别 | 性质 | 办学层次 |
---|---|---|---|---|---|---|
1 | 中山大学 | 综合 | 643 | 本科 | 公办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 | 华南理工大学 | 综合 | 637 | 本科 | 公办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计划 |
3 | 深圳大学 | 综合 | 628 | 本科 | 公办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4 |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 综合 | 611 | 本科 | 其他 | |
5 | 暨南大学 | 综合 | 597 | 本科 | 公办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6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综合 | 586 | 本科 | 其他 | |
7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综合 | 581 | 本科 | 公办 | |
8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 综合 | 563 | 本科 | 其他 | |
9 | 广州大学 | 综合 | 562 | 本科 | 公办 | 省属,保研,省重点,研究生院,101计划 |
10 | 汕头大学 | 综合 | 555 | 本科 | 公办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1 | 广东海洋大学 | 综合 | 543 | 本科 | 公办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12 | 惠州学院 | 综合 | 543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3 | 韶关学院 | 综合 | 541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4 | 嘉应学院 | 综合 | 541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5 | 五邑大学 | 综合 | 531 | 本科 | 公办 | 保研 |
16 | 肇庆学院 | 综合 | 528 | 本科 | 公办 | |
17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综合 | 510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8 | 珠海科技学院 | 综合 | 494 | 本科 | 民办 | |
19 | 广州新华学院 | 综合 | 485 | 本科 | 民办 | |
20 | 广州南方学院 | 综合 | 482 | 本科 | 民办 | |
21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 综合 | 472 | 本科 | 民办 | |
22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 综合 | 469 | 本科 | 民办 | |
23 | 广州商学院 | 综合 | 464 | 本科 | 民办 | |
24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综合 | 460 | 本科 | 民办 | |
25 | 广东科技学院 | 综合 | 457 | 本科 | 民办 | 省属 |
26 | 广州理工学院 | 综合 | 456 | 本科 | 民办 | |
27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 综合 | 450 | 本科 | 民办 | |
28 | 广州工商学院 | 综合 | 446 | 本科 | 民办 | |
29 | 湛江科技学院 | 综合 | 442 | 本科 | 民办 | |
30 | 广东理工学院 | 综合 | 442 | 本科 | 民办 | 省属 |
31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综合 | 0 | 本科 | 其他 |
2、广东综合类大专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 | 学校名称 | 类型 | 2024最低分 | 级别 | 性质 | 办学层次 |
---|---|---|---|---|---|---|
1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95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86 | 专科 | 公办 | |
3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84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4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综合 | 483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5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82 | 专科 | 公办 | |
6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7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7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74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8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73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9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69 | 专科 | 公办 | 省重点 |
10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 综合 | 465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1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综合 | 464 | 专科 | 公办 | 省重点 |
12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综合 | 45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3 |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57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4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 综合 | 456 | 专科 | 公办 | 省重点 |
15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55 | 专科 | 公办 | |
16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53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7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52 | 专科 | 公办 | 省重点 |
18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综合 | 44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9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43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0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 综合 | 441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1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40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2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29 | 专科 | 公办 | |
23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综合 | 428 | 专科 | 民办 | |
24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综合 | 427 | 专科 | 公办 | |
25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21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6 |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 综合 | 416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27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0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8 |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 综合 | 407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29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02 | 专科 | 民办 | |
30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 综合 | 402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31 |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 综合 | 392 | 专科 | 公办 | |
32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 综合 | 387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33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86 | 专科 | 公办 | |
34 |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85 | 专科 | 民办 | |
35 |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83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36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 综合 | 374 | 专科 | 民办 | |
37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72 | 专科 | 民办 | |
38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58 | 专科 | 民办 | |
39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 综合 | 348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40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 综合 | 347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41 |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 综合 | 347 | 专科 | 民办 | |
42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41 | 专科 | 民办 | |
43 |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综合 | 315 | 专科 | 民办 | |
44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综合 | 285 | 专科 | 民办 | |
45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279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46 | 私立华联学院 | 综合 | 276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47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 综合 | 0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广东综合类大学简介:
1.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附属医院10家 国际合作学院1所 国家级研究机构42个 省部级科研机构250个 地方研究院10家 重大平台10个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建校41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