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4所学校上榜!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第二档(A级):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第三档(B+级):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第四档(B级):甘肃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动物科学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动物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华中农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华中农业大学 | 武汉 | 动物科学 | A+ |
2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动物科学 | A+ |
3 | 四川农业大学 | 雅安 | 动物科学 | A |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咸阳 | 动物科学 | A |
5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 | 动物科学 | A |
6 | 浙江大学 | 杭州 | 动物科学 | A |
7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 | 动物科学 | A |
8 | 扬州大学 | 扬州 | 动物科学 | A |
9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 | 动物科学 | B+ |
10 | 吉林大学 | 长春 | 动物科学 | B+ |
11 | 西南大学 | 重庆 | 动物科学 | B+ |
12 | 江西农业大学 | 南昌 | 动物科学 | B+ |
13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 | 动物科学 | B+ |
14 | 广西大学 | 南宁 | 动物科学 | B+ |
15 | 河南农业大学 | 郑州 | 动物科学 | B+ | ... |
30 | 广东海洋大学 | 湛江 | 动物科学 | B |
31 | 东北林业大学 | 哈尔滨 | 动物科学 | B |
32 | 西南民族大学 | 成都 | 动物科学 | B |
33 | 山西农业大学 | 晋中 | 动物科学 | B |
34 | 河北农业大学 | 保定 | 动物科学 | B |
35 | 沈阳农业大学 | 沈阳 | 动物科学 | B |
36 |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 | 动物科学 | B |
37 | 新疆农业大学 | 乌鲁木齐 | 动物科学 | B |
38 | 佛山大学 | 佛山 | 动物科学 | B |
39 | 浙江农林大学 | 杭州 | 动物科学 | B |
40 | 集美大学 | 厦门 | 动物科学 | B |
41 | 海南大学 | 海口 | 动物科学 | B |
42 | 北京农学院 | 北京 | 动物科学 | B |
43 |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州 | 动物科学 | B |
44 | 河南科技大学 | 洛阳 | 动物科学 | B |
共44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华中农业大学(排名第一)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校园环境得天独厚。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
NO2、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二)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28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6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89人。专任研究生导师17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98人、硕士生导师528人。聘期内兼职研究生第一导师2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5人、硕士生导师107人。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0个本科专业,1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932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669名;全日制研究生12089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5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533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827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54名。
NO3、四川农业大学(排名第三)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74人、副教授603人;博士生导师328人、硕士生导师8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5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5人、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20人、天府青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4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