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27所学校上榜!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档(A级):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第三档(B+级):暨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第四档(B级):辽宁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烟台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3 | 中山大学 | 广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4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5 | 西南大学 | 重庆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6 | 暨南大学 | 广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8 | 南方科技大学 | 深圳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9 | 云南大学 | 昆明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0 | 浙江师范大学 | 金华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1 | 青岛大学 | 青岛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2 | 成都理工大学 | 成都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3 | 陕西科技大学 | 西安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4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5 | 宁夏大学 | 银川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6 | 浙江农林大学 | 杭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7 | 辽宁工业大学 | 锦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8 | 浙江海洋大学 | 舟山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9 | 烟台大学 | 烟台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0 | 湖南工商大学 | 长沙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1 | 成都工业学院 | 成都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2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呼和浩特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3 | 无锡学院 | 无锡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4 | 云南农业大学 | 昆明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5 | 遵义师范学院 | 遵义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6 | 江西农业大学 | 南昌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7 | 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共27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际级创新基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4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协同创新究基地,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4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26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8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国际合作科技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培育),2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上海市高校智库,3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1个上海市社会调查中心,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等。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
NO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NO3、中山大学(排名第三)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8个、省部级平台243个,学校着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