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78所学校上榜!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档(A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第三档(B+级):西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四档(B级):河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4 | 中山大学 | 广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5 | 南京大学 | 南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6 | 兰州大学 | 兰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7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8 | 武汉大学 | 武汉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9 | 东北师范大学 | 长春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0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1 | 广州大学 | 广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2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3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4 | 河南大学 | 开封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15 | 湖南师范大学 | 长沙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A | ... |
64 | 阜阳师范大学 | 阜阳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65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66 | 长春师范大学 | 长春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67 | 石家庄学院 | 石家庄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68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长沙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69 | 贵州财经大学 | 贵阳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0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呼和浩特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1 | 佛山大学 | 佛山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2 | 信阳师范大学 | 信阳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3 | 赣南师范大学 | 赣州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4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哈尔滨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5 | 内江师范学院 | 内江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6 | 淮阴师范学院 | 淮安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7 | 宝鸡文理学院 | 宝鸡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78 | 新疆师范大学 | 乌鲁木齐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B |
共78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北京大学(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NO2、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广泛。2020年,学校发布《全球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确立了助力建设全球卓越学术共同体、教育创新共同体、青年发展共同体、高校社会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愿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打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汉字之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广阔平台。
NO3、华东师范大学(排名第三)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1家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培育),7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两校区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495.2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4个(466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67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