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194所学校上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第二档(A级):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第三档(B+级):福建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第四档(B级):陕西理工大学、台州学院、长春工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和暨南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2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3 | 暨南大学 | 广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4 | 四川大学 | 成都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5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6 | 深圳大学 | 深圳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7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8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9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0 | 湖南师范大学 | 长沙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2 | 广州大学 | 广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3 | 安徽大学 | 合肥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4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广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15 | 西北大学 | 西安 | 网络与新媒体 | A | ... |
180 | 滁州学院 | 滁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1 | 福建商学院 | 福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2 | 广州华商学院 | 广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3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沧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4 | 湖南城市学院 | 益阳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5 | 九江学院 | 九江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6 | 伊犁师范大学 | 伊宁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7 | 衡水学院 | 衡水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8 | 荆楚理工学院 | 荆门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89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娄底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90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长春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91 | 亳州学院 | 亳州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92 | 佳木斯大学 | 佳木斯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93 | 龙岩学院 | 龙岩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194 | 宜春学院 | 宜春 | 网络与新媒体 | B |
共194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NO2、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第二)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NO3、暨南大学(排名第三)
暨南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