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256所学校上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第二档(A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第三档(B+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连海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第四档(B级):滨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清华大学 | 北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2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3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4 | 天津大学 | 天津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5 | 浙江大学 | 杭州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6 | 武汉大学 | 武汉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7 | 南京大学 | 南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8 | 同济大学 | 上海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9 | 复旦大学 | 上海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2 | 中南大学 | 长沙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3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15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A | ... |
242 | 福建理工大学 | 福州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3 | 广西财经学院 | 南宁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4 | 甘肃农业大学 | 兰州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5 | 湖南文理学院 | 常德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6 | 牡丹江医科大学 | 牡丹江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7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哈尔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8 | 宁波财经学院 | 宁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49 | 河南科技学院 | 新乡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0 | 吉林医药学院 | 吉林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1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包头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2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珠海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3 | 四川旅游学院 | 成都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4 | 长治医学院 | 长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5 | 成都东软学院 | 成都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256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大连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共256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清华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NO2、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火星探测、新一代人工智能、碳中和、社会治理、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能力发展建设;打造了“中国复眼”等一批“国之重器”,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NO3、合肥工业大学(排名第三)
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校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