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123所学校上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第二档(A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第三档(B+级):陕西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第四档(B级):长江师范学院、贵阳学院、贵州民族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2 | 清华大学 | 北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3 | 南京大学 | 南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4 | 电子科技大学 | 成都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5 | 复旦大学 | 上海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7 | 中山大学 | 广州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8 | 厦门大学 | 厦门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9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0 | 吉林大学 | 长春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1 | 南开大学 | 天津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2 | 武汉大学 | 武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4 | 中南大学 | 长沙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15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A | ... |
109 | 吉林农业大学 | 长春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0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十堰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1 | 湖北文理学院 | 襄阳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2 | 淮阴师范学院 | 淮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3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庆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4 | 湖北科技学院 | 咸宁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5 | 吉林建筑大学 | 长春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6 | 井冈山大学 | 吉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7 | 商洛学院 | 商洛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8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通辽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19 | 长治学院 | 长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20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 保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21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呼和浩特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22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鄂尔多斯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123 | 唐山师范学院 | 唐山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B |
共123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北京大学(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NO2、清华大学(排名第二)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NO3、南京大学(排名第三)
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围绕“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实施“熔炉工程”,奋力打造新时代“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