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27所学校上榜!
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档(A级):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档(B+级):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四档(B级):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针灸推拿学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针灸推拿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 | 针灸推拿学 | A+ |
2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 针灸推拿学 | A+ |
3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广州 | 针灸推拿学 | A |
4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成都 | 针灸推拿学 | A |
5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 | 针灸推拿学 | A |
6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杭州 | 针灸推拿学 | B+ |
7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 | 针灸推拿学 | B+ |
8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济南 | 针灸推拿学 | B+ |
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长沙 | 针灸推拿学 | B+ |
10 | 南方医科大学 | 广州 | 针灸推拿学 | B+ |
11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哈尔滨 | 针灸推拿学 | B+ |
12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武汉 | 针灸推拿学 | B+ |
13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长春 | 针灸推拿学 | B+ |
14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郑州 | 针灸推拿学 | B+ |
15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福州 | 针灸推拿学 | B+ |
16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合肥 | 针灸推拿学 | B+ |
17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南昌 | 针灸推拿学 | B |
18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南宁 | 针灸推拿学 | B |
19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沈阳 | 针灸推拿学 | B |
20 | 宁夏医科大学 | 银川 | 针灸推拿学 | B |
21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太原 | 针灸推拿学 | B |
22 | 重庆医科大学 | 重庆 | 针灸推拿学 | B |
23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兰州 | 针灸推拿学 | B |
24 | 贵州中医药大学 | 贵阳 | 针灸推拿学 | B |
25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咸阳 | 针灸推拿学 | B |
26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昆明 | 针灸推拿学 | B |
27 | 新疆医科大学 | 乌鲁木齐 | 针灸推拿学 | B |
共27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上海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并进入培优建设行列;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NO2、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
NO3、广州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三)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000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学校和附属医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共建,合作开设特色品牌课程,开展交换生项目,深入开展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研究,联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并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联合设立中瑞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目前,学校联合香港,澳门地区大学和医疗机构等成立多个中医药领域的粤港澳专业联盟,如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粤港湾大湾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护理联盟等。学校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和3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如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中非疟疾防治中心、中美中医药教育研究基地等,建设成绩斐然,并形成示范效应,辐射并带动了整个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