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141所学校上榜!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二档(A级):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第三档(B+级):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理工大学;第四档(B级):山东建筑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辽宁工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车辆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清华大学 | 北京 | 车辆工程 | A+ |
2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车辆工程 | A+ |
3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 | 车辆工程 | A+ |
4 | 湖南大学 | 长沙 | 车辆工程 | A+ |
5 | 同济大学 | 上海 | 车辆工程 | A+ |
6 | 浙江大学 | 杭州 | 车辆工程 | A |
7 | 吉林大学 | 长春 | 车辆工程 | A |
8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 | 车辆工程 | A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车辆工程 | A |
10 | 重庆大学 | 重庆 | 车辆工程 | A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车辆工程 | A |
12 |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 | 车辆工程 | A |
13 | 中南大学 | 长沙 | 车辆工程 | A |
1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 | 车辆工程 | A |
15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 | 车辆工程 | A | ... |
127 | 长春师范大学 | 长春 | 车辆工程 | B |
128 | 聊城大学 | 聊城 | 车辆工程 | B |
129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 | 车辆工程 | B |
130 | 鲁东大学 | 烟台 | 车辆工程 | B |
131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庆 | 车辆工程 | B |
132 | 宁波工程学院 | 宁波 | 车辆工程 | B |
133 | 无锡学院 | 无锡 | 车辆工程 | B |
134 | 成都工业学院 | 成都 | 车辆工程 | B |
135 | 嘉兴大学 | 嘉兴 | 车辆工程 | B |
136 | 长春大学 | 长春 | 车辆工程 | B |
137 | 北华大学 | 吉林 | 车辆工程 | B |
138 | 中原工学院 | 郑州 | 车辆工程 | B |
139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桂林 | 车辆工程 | B |
140 | 大连民族大学 | 大连 | 车辆工程 | B |
141 | 江西农业大学 | 南昌 | 车辆工程 | B |
共141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NO2、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科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学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珠峰高峰学科为主干,建设“6+7+2”特色学科群,加快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互促,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1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多元共赢,对外合作开创崭新格局
NO3、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三)
西安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