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0所学校上榜!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第二档(A级):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档(B+级):武汉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第四档(B级):安徽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大连理工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化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2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3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4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7 | 浙江工业大学 | 杭州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9 | 武汉大学 | 武汉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0 | 西北大学 | 西安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1 | 武汉工程大学 | 武汉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2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3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4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15 | 兰州大学 | 兰州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 |
26 | 江苏科技大学 | 镇江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27 | 河北科技大学 | 石家庄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28 | 山东理工大学 | 淄博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29 | 青海大学 | 西宁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0 |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1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安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2 | 安徽理工大学 | 淮南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3 | 西南科技大学 | 绵阳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4 | 湖南科技大学 | 湘潭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5 | 太原科技大学 | 太原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6 | 沈阳工业大学 | 沈阳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7 | 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阜新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39 | 大连交通大学 | 大连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40 | 南京工程学院 | 南京 | 能源化学工程 | B |
共40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大连理工大学(排名第一)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NO2、北京化工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化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获批化工领域全国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拥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2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突破10亿元,获国内专利授权622项,国外专利15项。
NO3、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三)
华南理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