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三个档次,全国一共有11所学校上榜!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第二档(B+级):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第三档(B级):沈阳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北京体育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上海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 | 运动人体科学 | A+ |
2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 | 运动人体科学 | A+ |
3 | 首都体育学院 | 北京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4 | 成都体育学院 | 成都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5 | 南京体育学院 | 南京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6 | 广州体育学院 | 广州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7 | 沈阳体育学院 | 沈阳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8 | 湖南师范大学 | 长沙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9 | 武汉体育学院 | 武汉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10 | 西安体育学院 | 西安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11 | 吉林体育学院 | 长春 | 运动人体科学 | B |
共11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北京体育大学(排名第一)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现有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社科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地、1个体育科学学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等4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图书馆藏书135余万册。
NO2、上海体育大学(排名第二)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术创新水平位居领先地位。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是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体育类高校,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1项。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等重点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和20多项课题研发单位,是唯一荣获“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建立世界顶级体育学术期刊平台,《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影响力位居SCI学科库第二、SSCI学科库第一,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连续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第一。体育学、心理学和反兴奋剂上海研究院,分别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建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设在我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7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
NO3、首都体育学院(排名第三)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B+。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体育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10余万名高层次体育人才,是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支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在软科“中国体育类大学排名”中,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三位。2021年6月,依托首都体育学院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获国际奥委会和中编办批复,成为世界上第三所由国家政府决定成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第一个人文知识遗产。